Posts Tagged ‘ 日本 ’

日本传媒艺术100选(wiki日文)

日本传媒艺术100选(wiki日文)

2006年日本传媒美术节在举办的50日期间,向其网站向大众征集十年间最好的、最能代表日本的传媒艺术项目。投票分为艺术、游戏、动画、漫画四个部门,一共向公众和专家征集了20万张选票。

列出各项目中得票最高的头25项共一百项如下。

アート部門[編集] (艺术部门)

 

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部門[編集] (游戏部门)

 

アニメ部門[編集] (动画部门)

 

マンガ部門[編集] (漫画部门)

 

所有部门中排名第一的项目都与核事故有关。

动画和漫画作品中映射世界毁灭、怪异的压倒性力量、恐怖袭击、重建后再次面临灭绝的危机等题材多有入选。有关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是个经典设定。有关未来和古典舞台上的浪漫作品也很热门。

艺术部门与其说是题材多样,不如说是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代表作都出现了。

游戏部门属于深度宅,无法评论()。

 

官网中对于自由回答项的排名靠前项目也有评论。

还有年代选、人物选等等。

详情参阅http://warp.ndl.go.jp/info:ndljp/pid/1238712/plaza.bunka.go.jp/hundred/

 

内田树《日本边境论》

信息源:毛丹青http://www.weibo.com/maodanqing 转载铁葫芦图书 http://www.weibo.com/tiehulu

源微博

@铁葫芦图书 新浪机构认证: 【内田树《日本边境论》】大约十年前,我在日本出差,目的地是北关东地区的一个工业港。清晨,在东京上野站乘高速列车出发之前,在便利亭买了份当天的《读卖新闻》晨刊,准备打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via @北京刘柠http://t.cn/zOpoE8s @毛丹青

——————————————————————

简介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6252252/note/205018581/

内田树,日本人气最高的学者,评论家,武道家。

1950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法语科,后担任神户女子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2011年退休后任该校名誉教授。

内田树“文武双全”,为合气道六段,居合道三段,杖道三段。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现代思想、犹太文化、武道论、电影论等,著有《日本边境论》《当心村上春树》《私家版•犹太文化论》《街头的媒体论等。其中《私家版•犹太文化论》获2006年第六届小林秀雄奖,《日本边境论》获2010年日本新书大奖第一名,《街头的媒体论》获2011年新书大奖第三名。

毛丹青与内田树的对谈

http://opinion.cn.yahoo.com/ypen/20120331/961404.html

内田树有几句话很有意思:

毛丹青:这也可以理解成您写这本书的动机吗?

内田树:是的。不过,直接的原因有一个小细节。我的一位学界好友叫养老孟司,有一回他掏钱请大家吃饭,结果我去了一看,发现参加的人有武术家,脑神经科专家,作家,出版商等等,全是精英。后来我问他究竟是什么标准让他选定了这些人参加饭局的?他听罢,大笑着跟我说“因为是野蛮人!”其实,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原先写书我总是有顾虑,不太愿意惹怒别人,不过听一句“野蛮人”,一下子让我对自己的自制解脱了,管他呢,随着性子说随着性子写,而最初下定决心这么写的书就是这本《日本边境论》。我觉得养老孟司先生所说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应该在野生状态下活下去”,而不是别的任何东西。

毛丹青有位网友问您所说的日本边境论是不是与中国的农村人非常憧憬主流文化有相似之处?有人把边境人称之为“边民”,而把作为中心地带的城市人称之为“浮民”,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待?

内田树:我最后一次去中国是1993年,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对中国当代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我说的所谓的“边境”,主要是指“不能根据固有的经验阐述自己的意见”,只能采取他人让自己中意的主张作为行动的指南,因此,日本存在“边民”,但并不是跟“浮民”相对等的称谓。日本人是边境人,正因如此,日本人是不成熟的,而且无知,乃至非得需要被别人指路才对,过去给日本指路的是中华文明,后来到了明治时代,转换成西欧文明,不过,这一智慧的装置反倒促成了日本人好学善学的秉性,因为当看到他人给自己“入力”时,不仅要学,而且还要思量如何“出力”,这样的“一进一出”实际上扩大了日本人的知识容量。

凤凰读书频道提供内田树的《日本边境论》和《当心村上春树》的试阅

http://v.book.ifeng.com/read/book/search/result.htm?key=%E5%86%85%E7%94%B0%E6%A0%91&searchtype=author

内田树的研究室:(日文)

http://blog.tatsuru.com/

———————————————————————

此书非拱立天朝;书的标题也可以理解为“日本政治文化内在的dependence”

看了毛丹青和内田树的对谈明白了很多。可惜我知道很多中国人自动把标题的意思扭曲了。就连我看完了原Po的文章也不免扭曲了点意思。

不过,我觉得内田树的《小心村上春树》(试阅http://v.book.ifeng.com/read/book/book_info/1205.htm)比《日本边境论》有趣得多……大概是日本边境论的很多话题我自己已经有了体会而觉得不够新鲜吧。(笑)

书的封面流行味道挺浓的。想把它当学术著作看的人就输了……

 

 

ps 刚刚还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内田树为这本书专门写了“给中国读者的序言”,那篇序言原载于网易,(http://data.book.163.com/book/section/000BNeYA/000BNeYA0.html  网页快照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http://data.book.163.com/book/section/000BNeYA/000BNeYA0.html)然后原帖楼下一大堆老二心态小国寡民大国崛起的讨论。 大概因为这些弱智言论现在这个网页现在已经尸骨无存。真可惜。原文还写得挺有趣的,在这里贴一下好了。(真希望《街头中国论》可以出版啊)

《日本边境论》的中国读者朋友们,首先,感谢您购买这本书。

拙作《日本边境论》能够被翻译成中文,把我的想法呈现在中国朋友面前,我感到万分荣幸!

日本人非常喜欢“日本人论”,既喜欢读,又喜欢写。可以说,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喜欢论述“自己国家特殊性”的一个群体。

我在法国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但记忆中似乎没有听法国人说过“其他国家是那样的,而我们法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法国不行”之类的话(只有一次,我听一位法国男性说过,“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法国女人总会表示讨厌”。除此之外,关于“法国人是 ”这样概括性的意见,此前与之后,我都没听到过)。

而与此相比,日本人就特别喜欢讨论“日本人论”(“日本人是 ”这种概括性的意见就是典型的例子)。也许,这是因为日本人的国民性格非常均匀和统一,用这种概括的形式表达出来,所有日本人都能理解吧。

这本书主要论述了日本人这种国民性格的来源和形成历程,以及这种国民性格对日本的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我在本书中主张:地理学、地缘政治学的“边境”位置对日本人的特殊性具有深层次的决定作用(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思想,之前已经有很多思想家如此论述过。本书算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一个“文摘”)。

中华皇帝居于世界的中心,文明的精华也汇集在那里。从那里开始,“王化之光”向外界普照,但随着光亮的减弱,处于边缘地带的人就是接近禽兽的“化外之民” 这便是华夷秩序的宇宙观。这种同心圆式的宇宙观,不仅中国人有,长久以来,南亚半岛、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的居民也都有。“边民性格”已经深刻地写入了日本列岛居民的民族同一性中。这种民族同一性的特征就是对“自己不具有从零开始创造制度的能力(制度都是从外部引进的)”这种无能的自觉。

“对自己无能的一种自觉”,表面上看具有否定意味,但反过来说,也意味着“对学习的一种强烈欲望”。“我不懂,请您教我吧!”对于这句话,日本人可以毫无心理抵触地轻易说出口,像这样的国民,恐怕全世界也找不出几个国家有(至少法国人和美国人不会轻易这样说,我想中国人也不会吧)。毫无疑问地,关于“学习”,日本人被赋予了一种民族才能(即使这是作为“不能创造新事物”的代价,也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能力)。

虽然日本人不擅长创新,但对于学习、模仿、改良却非常在行。其中最高的杰作就要算日语了。日语既使用了表意的汉字,也使用了表音的“假名”,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混合语言。在阅读文字的时候,从解剖学的角度看,日本人的头脑中同时进行着图像处理和声音处理的活动,在地球上,恐怕只有懂日语的人才会如此。如此独特的用脑方式,会创造出怎样的文化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本书中用了大量篇幅进行论述,您不妨一读。

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假想的读者群并不仅限于日本人,还包括亚洲各个邻国的读者(中国人、韩国人、越南人等)。我啰啰嗦嗦地写这么多在日本人看来“不用你说,我也明白”的事情,目的就是想让外国读者理解日本人的一些特殊性格。实际上,以这种姿态写“日本人论”的人还是很少有的。日本人写的“日本人论”都是彻彻底底“面向国内”的,对于“不太了解情况的外国人”,所写的关于日本以及日本人的论述,并不多。他们所写的要么怒骂日本人,要么斥责日本人,要么激励日本人,多是从“该让日本人做些什么”的实践角度出发去论述的,而面向的读者群也只是日本人。

有这种书当然好,但是只有这种书的话,对于邻国的人们所怀有的疑问,比如“日本人为什么会做出如此 令人费解 的行为”,就永远无法做出解答。所以,我就想,应该为外国的朋友写一本“日本人论”。

写到这里,我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二十多年前和朋友一起开翻译公司时的往事。当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面向外国人,编写介绍日本文化的书”。在以A Look Into Japan为标题的一本英语书里,我们为来日本观光的外国游客介绍了“榻榻米上的礼仪”“如何泡澡”“如何参拜神社”“筷子的使用方法”等。那时,我深切感到,在日本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在外国人眼里却是民族性的奇风异俗”。而且,这些“奇风异俗”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的风雨洗礼之后,还能传承下来,一定有它的理由。我真的希望中国的读者朋友能够理解其中的“理由”,体会到“日本人也不容易啊”!

接下来为自己做个广告,我还写过一本《街头的中国论》,那是一本“日本人眼中的中国论”(现在正在翻译过程中,最后的标题还没有确定)。日本人对中国和中国人也存在普遍的疑问:“中国为什么会做出那么‘令人费解’的举动?”对于日本人的疑问,我尝试着以“中国人的行为也有他们的‘原因’”这样一个相互理解的姿态,来为日本人解答。真心希望中国的朋友能够读一读那本书,因为我希望听到中国朋友的批评和肯定,“这里说得不对”“那里说得很好”……

好了,先写到这里,我们在其他的书里再会吧!

 

 

(更正:在雅虎读书看到了序言原文http://book.cn.yahoo.com/data/read/index.html?book_id=13647&content_id=35426